
近日,俄乌战场前线的士兵数量已达到约130万人富豪优配,但引人关注的却是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较量。
2023年,美国披露,乌克兰方面部署了超过4万台星链终端设备。这些终端是由埃隆·马斯克开发的卫星互联网设备,最初设计目的是为偏远地区提供网络服务。然而,战争爆发后,乌克兰军队巧妙利用这些设备,实现了精准定位和打击。
举个典型案例:2022年4月,俄罗斯海军“莫斯科号”巡洋舰沉没,乌克兰方面公开承认此事,而星链提供了关键的定位支持。可以说,星链成为了乌军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,极大增强了他们的战场感知能力。
面对这一局面,俄方反应迅速并采取了反制措施。2023年起,俄罗斯国防部多次公开发布视频,展示其“柳叶刀”无人机对星链终端的精准打击。所谓“柳叶刀”,是俄罗斯扎拉航空制造的一种巡航导弹,重量仅12公斤,射程约70公里,能像猎鹰般在空中盘旋搜寻目标,一旦锁定便俯冲自爆。
展开剩余85%2023年8月,普京下令大幅增加柳叶刀无人机的产量,目标达到百万架。到了2024年,这种无人机在战场上表现突出,成功摧毁了数百个乌克兰目标,其中就包括大量星链终端。
但这场科技对决远未结束。马斯克在2023年推出了“星盾”计划,专门针对军方需求,计划部署约1.5万颗卫星,强化加密通信和导航功能。2024年以来,美国军方对此订购量持续增长。
而俄军则采用了更为机智的策略:由于星链卫星位于高空难以直接攻击,他们转而盯住地面的星链终端设备,配合无人机和定位系统,对那些敢开机的终端进行精准打击。甚至,这场科技较量有可能从地面延伸至太空层面。
俄军战术简单明了:既然无法击落高空的星链卫星,就专注锁定地面“小盒子”——终端设备。一旦乌军启动这些设备,即等于暴露了位置,柳叶刀无人机便会迅速出击。
这套打法极具效率。柳叶刀作为一种自杀式巡航导弹,虽重量轻(12公斤),速度不算快(约80至110公里每小时),但它在空中静默盘旋,耐心寻找目标,一旦锁定,立即俯冲实施致命打击。
俄罗斯国防部2023年多次发布打击星链的视频,到了2024年,已成功摧毁数百个目标,证明这一“点穴”战术十分奏效。普京更是在2023年指示生产上百万架柳叶刀,无人机成了战场上的“钉子”,牢牢钉住目标。
为何这种战术如此有效?
首先,成本低效益高。柳叶刀的制造成本远低于星链设备,一架无人机便可摧毁价值数万美元的星链终端,实现“小兵扳倒大象”的效果。
其次,精准打击其弱点。星链设备必须开机并发送信号,类似手机开机联网富豪优配,俄军抓住这一点,利用信号暴露位置,精准反击。
第三,产生强烈心理威慑。乌军士兵开机是否安全成疑,很多人可能因此产生戒心,甚至选择关闭通信,间接切断了自身的信息链。
不过,这战术也存在风险和不足。马斯克的“星盾”系统正在快速扩展,拥有约1.5万颗军用卫星,且美军2024年不断增购,俄乌之间的冲突或许将升级至太空层面。
另外,俄军的打法虽简单粗暴,但要大规模使用仍需依赖精准定位和情报支持。视频显示,柳叶刀攻击时,目标往往隐藏在居民区或掩体后,误伤平民的风险不容忽视。
更广义来看,俄军的经验告诉世界,现代战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导弹对导弹,而是“电子战与火力”的融合。星链在乌克兰战场上曾提供低成本的不对称优势,但俄军通过针对终端设备发起反击,成功打破了这一优势。
对我们中国人而言,虽然这场战事令人关注甚至兴奋,更重要的是学习实用经验。俄军的战术模式对解放军来说几乎“量身定制”。
为何如此断言?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有全球领先地位,翼龙、彩虹系列无人机出口数十国,性能优于柳叶刀,飞行距离更远,载弹量更大。攻击-11隐身无人机配合歼-20,宛如空中的幽灵。
2025年中国军演已证实,无人机能够独立锁定目标并实施精确打击,显著优于俄军柳叶刀的单一作战能力。
借鉴俄军思路,解放军完全可发展类似巡飞弹系统,针对敌方卫星终端做到“敢开机就打”。而且这不仅是模仿,还能升级融合电子战能力,让敌人“看不见,打不着”。
举个例子,中国已有无人机蜂群技术,可集结100架以上,加装反星链干扰模块,一旦目标开机即可锁定位置,配合低成本巡飞弹精准扑杀。
这不仅节约成本,更能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。
2024年俄军主要依赖硬杀伤手段摧毁设备,而解放军电子战技术更为全面,结合雷达干扰、网络黑客渗透,实现“软硬兼施”,让星链终端形同废铁。
更深远的是,中国的国网卫星项目是一大杀器。
该项目于2024年启动,计划部署1.3万颗低轨卫星,2025年首批升空。这不仅满足民用需求,也大幅增强军方通信和导航能力,直接挑战星链的市场垄断。形象地说,国网如同在星际间“织网”,夺回战略制高点,配合无人机反杀敌方终端。
这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,首先实现自给自足,避免美西方的“卡脖子”限制。
俄乌战场上星链帮乌克兰,但依赖外部设备总是软肋,而中国一旦国网成形,不仅自给自足,还能通过电子战屏蔽外部卫星信号。
与俄罗斯相比,中国成本优势明显,无人机技术成熟,翼龙、彩虹系列生产速度快,加装反终端模块也相对简单,这远比研发昂贵的天基武器划算。
2025年演习已显示,解放军能用无人机蜂群有效压制敌方电子系统,这意味着未来战场上,或许能将“星链”逼入死角。
但不可盲目乐观,中国若学习此战术需警惕风险。
第一,避免俄军那种蛮干风格,硬杀伤可能导致误伤甚至冲突升级,必须加装智能识别技术,防止打错目标。
第二,要强化软实力,俄军主要依赖应急硬杀伤,解放军可打造“电子围栏”,平时干扰信号,战时精准清除,效率更高,后遗症更少。
战争残酷,智慧永恒,借鉴经验固然重要,但自我强大才是根本之道。
参考资料:
环球网,2023年8月14日,《专家分析:俄罗斯将加大对乌“星链”通信终端打击力度》
参考消息,2024年9月18日,《俄方:摧毁乌军一“星链”卫星通信站》
发布于:天津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